某战役综合训练基地一处半山腰处的路段,因地势险要被当地人称为“老虎口”。只见一位老兵,小心翼翼地驾驶着平地机在仅有车身宽度的通路上施工,豆大的汗珠不断从他黝黑的脸庞滑落。
他就是某工兵团四级军士长童善平,他的任务是将这条坑洼不平的“险路”修得像熨斗烫过一样平整。
2007年2月16日,童善平第一次登上了飞往苏丹的航班。蚊虫肆虐,传染病蔓延,高达50℃的平均气温,沿途损毁车辆和焦尸随处可见……童善平眼中的苏丹,正如摄影家凯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苏丹》描述得那样真实存在。从机场到大本营,短短5公里的路程足足“颠”了一个小时。极差的路况条件,让童善平暗下决心:要在异国他乡立起“中国标准”。
到任务区不久,苏丹特有的土质让身边的战友们挠了头,平时烈日和高温使得土壤板结,如石头般坚硬;但一到雨季,又泥泞不堪。官兵们刚把路基上的水排干并把淤泥挖出,一场暴雨紧接着倾盆而至。4个月的工程每天别说50米的进度了,1米都难推进。
“在沼泽上修路,还是头一回,”工程师张会财一筹莫展。>>两名赴南苏丹维和受伤战士出院 弹片伤疤当勋章
“让我来试试!”童善平主动请缨,带领7人小分队在雨中不断进行实验。“这里高出了15毫米,在国内完全符合标准,就别在上面较真了!”测量员王甫提醒着童善平加快施工进度。操作着近20吨重平地机的他却一遍又一遍反复推刮,缩小误差。
在最炎热的季节、最炎热的时段,户外进行高强度作业皮肤灼伤时有发生,童善平脸上的皮晒脱了一层又一层,身旁的战友劝他:“这么热的天,休息一会儿也不影响施工进度。”而他擦擦脸上的汗打趣地说:“俺这熨斗可不能错过高温这个有利条件!”
通过采取刮去表面泥浆,压实下层路基、表面摊洒细沙的方法,他和战友们分段进行作业,提前一个月修筑了一条被联合国官员和当地群众称为“中国奇迹”的友谊路。>>美媒解析南苏丹乱局:外国加紧撤侨 或再陷内战
和平友谊是维和官兵共同的愿景,但危险冲突在广袤的非洲依然不断。撒哈拉沙漠东部的达尔富尔,道路两旁到处留下的废弃汽车,市郊机场旁的报废飞机上的弹孔告诉人们这里不久前刚刚发生过一场不小的战斗。2014年4月20日,童善平不顾家人反对再次出征来到这里。
在达尔富尔的杜艾因机场,长约一公里的跑道上四五个巨大弹坑分布其中,部落冲突和零星交火不断。每次施工,全副武装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一次,正当他操纵平地机填埋弹坑时,“轰”的一声,一发炮弹在距机场跑道不足两百米的地方爆炸,巨大的冲击波瞬间将驾驶室玻璃震碎。危急时刻,童善平紧握操纵杆,坚持把最后一个弹坑推平后才下车隐蔽。
回到大本营,战友方立栓说:“你不要命了,炮弹都不怕!”童善平淡淡地回了一句:“面对危险,军人只有选择冲锋的权力。”
很多走出过国门的官兵,都为军旅生涯中能有一次出国维和的经历感到无比自豪。对于先后3次走出国门的童善平来说,结下更多的是生死之缘。786天的维和历程,童善平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当不久前第十五批赴瓦乌工程兵维和大队再次向童善平发出邀请时,他回答得依旧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军人义不容辞!”
始终保持冲锋姿态
■童善平
世界和平的道路需要用心铺就,我愿意做冲锋在战场最前沿的铺路者。面对每次任务都要像打仗那样去应对,才能展现威武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欧洲维和警察南苏丹临阵逃脱 联合国:别回来了
【视频】中国维和女战士 绽放在南苏丹的铿锵玫瑰
人道主义者遭南苏丹士兵强奸 维和部队无动于衷
据美联社8月15日报道,上月南苏丹首都朱巴的一个外国人聚居区遭 遇恶性暴力袭击,当人道主义救援人员遭遇虐打和强奸、面临生命危险之时,附近的维和部队驻军收到求救信号后却未作应答,包括美国大使馆在内的多个外国使馆 也无动于衷。【详细】
【视频】外国侨民在南苏丹遇袭时维和部队无作为
维和英雄!中国已有13名军人为国际维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