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0年,解决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规划》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摘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12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负责人在解读《规划》时表示,《规划》从8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包括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等。
上述负责人表示,“在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国家原有扶贫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确保实现稳定脱贫。严禁层层加码、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产业扶贫”创新扶贫路径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副研究员郭静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从1986年国务院成立专门负责扶贫工作的领导小组开始,再到199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个有明确目标和具体任务的‘87扶贫攻坚计划’,我国治贫之路已经走了30年,可以说成效显著,而这也意味着,当前的贫困人口分布现状,说明了我们减贫脱贫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也就是说现有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